如何看待叛逆现象
叛逆,从字面上看就是反叛,逆反。叛逆不一定会产生负面效应。为什么?因为不同人眼中对叛逆有着不同的标准。如在封建思想占统治时期,许多有志的青年人背叛了家庭、背叛了封建权威,大胆地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。比如《红楼梦》中的贾宝玉,这在封建家庭中是叛逆的。
社会在发展,这类叛逆是一种趋势,一种必然。巴金的小说大都是写旧家庭的崩溃以及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。电视《恰同学少年》中的毛泽东在当时就是很叛逆的。
叛逆如适应社会的发展,是有益的,但是,如果是中学生那种单纯地从性格上叛逆是极其有害的。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是针对这种现象.
中央12《心理访谈》曾做过一个叛逆节目,一个14岁叫小斌的男孩,大年除夕夜时找妈妈要手机,妈妈觉得他小,不太合适,但还是说了一句:赏你一个吧,儿子就对妈妈拳打脚踢,他认为自己不是乞丐,后面爸爸打他说要放爸爸的血,最后没办法只好把他绑起来。在做节目时他说有朝一日龙得水,我要长江水倒流,爸爸怎样对他也要怎样对爸爸。他美术考了八级现在都放弃了,在社会上交了一群小混混。
二、叛逆心理的现象在高中生中普遍存在
据调查,约有98%中学生中存有不同程度的叛逆心理,我们学校不少学生叛逆心理很强。这里所说的叛逆心理是指高中生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,而不考虑是非曲直,对家长和老师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。具体表现在:对正面宣传作不认同、不信任的反向思考;对先进人物、榜样无端怀疑,甚至根本否定;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,为其喝彩。高中生的叛逆心理主要反映在这几个方面;在家庭中,一反小学、初中乖巧听话,与家长经常沟通,经常讲校内,班内看到的人和事的习惯。开始在乎个人的空间,好发表个人的观点,当观点遭到否认后表现出固执的态度;极度反感父母亲了解他在学习生活中的事情。对父母的教育言语不是很顺从,不接受倾向明显,认为父母的管教不符合自己的现实生活标准,
实施消极抵制、甚至公开敌对;认为个人的思想是符合潮流的,家长的思想往往不合时宜。面对父母伤心的眼泪不能使他们动情。开家长会时,我们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:“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,你说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。对老师的教育极度反感,很在乎个人的自尊心或面子,有时故意在课堂与老师抬杆,顶牛。无视学校规章制度,我行我素,如学校不准校内骑车,有的同学就偏要骑。在社会上学所谓“酷”而违反常规,如超速骑车,三五成群斗狠,破坏公共设施,乱涂乱写,毁坏教学设施等来发泄旺盛精力的行为。
三、叛逆心理对中学生成长的危害
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,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。其后果是严重的1、会引起偏激的行为和不正确的行为。对正确的不接受,对错误的要坚持,听很多同学说的一句话就是“我为什么要听你的”。2、让人产生坏的思想,会养成不良习惯。叛逆很多时候是针对正确要求产生的,经常采取这种叛逆的行为就容易成为一种习惯。3、有时自己不能理性的处理事情,可能会导致心理极端,伤害到别人。4、人际关系紧张。不能倾听师长的教诲,造成自己和家人,老师的关系紧张。5、影响自身发展。高中生的叛逆心理对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影响很大。有一个高三的学生说:高一时,因一次单元测试作弊,事后被英语老师严厉批评,我当时非常气愤,觉得英语老师太过份了,于是叛逆心理随之产生,之后,凡是上英语课我都不专心听,作业也不做,这样,导致我的英语成绩一落千丈。现在一想到快要高考了,我多么后悔自己当初的叛逆行为。调查表明,叛逆心理对高中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,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,还可能向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转化。所以对高中生这种逆反心理的危害不能不引起重视。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